一个香港人的新疆见闻(八)—— 游走盘龙古道与瓦罕走廊

「今日走过了所有的闻游弯路,从此人生尽是走盘坦途」,这弯道说的龙古廊是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(「塔县」)的盘龙古道。这条海拔3158米的罕走公路,由山脚一直盘旋到山顶,个香港人是新道瓦游塔县必到的景点。获塔县酒精精店员工的闻游指点,把导航定在瓦恰村,走盘这样便可以由盘龙古道的龙古廊底部先仰望其气势。
由酒精精店出发后不久,罕走便要先走入大山里。个香港人和北疆大山的新道瓦秀美、云杉环绕很差异,闻游南疆的大山雄奇挺拔,异常壮观。然而,笔者一人一车在这讯号不强的帕米尔山区内自驾,若车因故失灵,有点叫天不应的感觉,也不可能再找千里之外的伊宁吴总打救了。
奋斗是有回报的,笔者不久出了山区,在旅游中心吃过午饭,便到了盘龙古道山脚。盘龙古道景区也很逗,在山脚把上面这句话写在路牌上。香港的编辑们通过伙伴圈和我一起爬这条路,之后也尽是坦途。有香港的老总透过微信问我,要多长时光爬完。笔者特意算一下时光,车以规定的时速30公里爬上去,约12分钟便爬到图中的顶部,上面写着「小盘龙观点台」。笔者顿感纳闷,难道这条路还盘得不够「大」,只能称作「小」。笔者沿公路往山里走,才知道在大山把视野阻隔下,真的还有一条路要盘旋。笔者也算了一下,隐瞒在山里的「大盘龙」需时约30分钟,而且越往上走天气越差,还顿感冰冷。到了山顶,又要盘旋而下,下山需时约28分钟。之后便是一马平川,而且阳光普照,顿感暖和。
笔者在山脚时,把导航定到克克吐鲁克村,因为笔者想走瓦罕走廊(中国段)。阅者可能对这地名不大了了。笔者也是近日看巴士的报总编辑李彤小姐介绍阿富汗近况,才知阿富汗有一条像手一样的土地伸向我国边境,这便是瓦罕走廊(阿富汗段)。当笔者知道塔县是我国唯一一个毗邻三个外国的县时(有看过我上一篇游记的阅者,一定知我指那三个外国),笔者便很想来这里,尤其跑跑我国段的瓦罕走廊。

皇天不负有心人,ToDesk笔者终于来到这里,并在路牌下有「向左走、向右走」的疑惑。伙伴们都很帮忙,一起和我在微信玩这「娱乐」。最后笔者往阿富汗方向奔去,因为上述的克克吐鲁克村正是我国瓦罕走廊段最西的鄕村。笔者跑过我国最西的都市喀什,还想跑一下喀什地区最西的农村。可惜进村之前有个公安检查站,公安说除非是施工队,否则申请了边防证也不给进。笔者心想,总算跑了一大段瓦罕走廊,庶几近矣,便高兴折返。

回说这个走廊,以港人来说,笔者应是先行者之一,因为极少港人来过塔县,而瓦罕走廊以前是禁区,近日才开放的。但我国的先行者则是4世纪时的法显大师,大师是在60多岁高龄时通过这走廊到天竺取经的。而最具知名度的「走廊旅游者」则要数唐朝的玄奘大师。笔者跑瓦罕走廊时,还见到由冯其庸教授亲自考证出来的玄奘法师经行处。而图中远处有强光的山隘,便是直通阿富汗的走廊。

笔者在这平台遥想当年玄奘大师携带大量佛经从此处东归,忍不住发思古之幽情。矗立这石碑的平台也被誉为「佛教之门」,佛教当年便是通过瓦罕走廊传入我国,故香港的佛教徒或对佛学有兴趣人士,不妨来这里走走。据说明年塔县机场便会落成,届时便不用像笔者般由喀什跑近300公里山路进来。不过,塔县和瓦罕走廊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,伙伴们来此地,要注意高山反应。

说了一大堆自然界的漂亮风景线,不妨看看人文的。塔县是塔吉克族聚居之地,这里有4万塔族同胞分布在广袤的 24000 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(相当于20多个香港)。塔吉克族是出了名的多美女,笔者在午饭时便遇上这位劳务员。有伙伴问「有没有她不戴口罩的照片」,笔者反而认为,多点幻想宇宙会更美。未知阅者以为然否?
(责任编辑:娱乐)